蘋果日報報導.2006.02.17.B11版

2013-10-23

賣糖大戰的供不應求,創造買氣不墜。每年為了這場戰役,他換過無數年底可休息的職業,延續昔日父親打下的口碑,他調整配方,讓糖變得不再黏牙,以團體預購、現場排隊控管人潮。

 

5年,在基隆打下牛軋糖江山。

採訪╱潘怡靜 攝影╱張界聰

 

這場火熱戰役,從過年前1個月開始延燒,新新牛軋糖天天大排長龍。每逢新春上戰場,老闆黃俊誠為擺平買糖客、備足牛軋糖子彈,1個月狂瘦5公斤。
過了排隊時間,記者計算2小時內至少有20名客人吃閉門羹,晚上7點甚至目睹1名婦人捧著1萬元現金,央求黃俊誠賣糖給她。不過,婦人空手而回,離去時還抱怨:「我是老客人耶!」
把財神爺擋門外,店內還有成堆牛軋糖,不禁令人懷疑供不應求是假象。黃俊誠無辜地說:「有錢怎會不賺,全都被預訂光,真的是做不出來。」

 

現場排隊 限購5包

今年過年產量5萬包,是他將產能拉到極限的最大負荷,也是他今年換大店面、甫遷現址3個月的成果,去年此時,產能只在3萬包徘徊。
「有 1年大爆單。」促使他思索限時搶錢法,首先,他計算1個月全店牛軋糖產能極限,接著「一半開放預購,一半現場排隊。」今年農曆11月15日一到,開放電話 預購,熟客3天就把定單擠爆2.5萬包。另外,2.5萬包實施限時、限量排隊購買,每天中午12時30分至晚上6時,每包200元牛軋糖,每人限購5包。
「不爆單招民怨,還可控制物料。」黃俊誠的方法井然有序,每天開工,一半產能應付預購、一半應付現場客,雖然客人不免抱怨買不到、排隊過久,但產能有限,排隊人潮還可口耳相傳助人氣。
現場製作環節,每天熬糖10餘鍋,熬煮、攪拌、壓平、切割,牛軋糖製作關鍵在於由液體變固體時,降溫前的加料攪拌、固定成型,分秒差不得。太慢,變成堅不可破硬石;太快,就變成壓扁軟泥。
小小20坪店,人力不到10人,新春單月產值竟高達1000萬元。現在看似美好的新春賣糖大戰,初始其實迫於無奈。
10餘年前,黃俊誠父親被朋友倒債千萬,經營的新新麵包店關門大吉。不過,老客人逢年還是來電訂購牛軋糖,他與父親就在自家出租樓房闢室熬糖,過年賺一攤數十萬元現金生意。
往年打完這場戰役,他就開計程車、開娃娃車,做彈性工時的頭路,以便年底再戰。每年回家做牛軋糖,卻不想以此開店。5年前熬糖密室有房客想承租,跟了他10年的生財器具無處擺,才促使他上街尋店面。
意外從電話生意變店面生意,10餘年沒變的專線電話,老客、過路客加遊客,讓當年新春營業額翻漲1倍,不過,緊接而來是全年營運的淡旺季壓力。

 

調整配方 因應季節

牛軋糖冬天硬、夏天軟,生意是冬天熱、夏天冷。黃俊誠調整配方:「冬天人的味覺愛吃甜加冰糖調味;夏天人怕燥熱、冰糖遇熱易黏改加葡萄糖。」溫度會改變糖的配方,他養成「不看新聞,一定看氣象」的習慣。
製糖傳承自父親,但黃俊誠設法發揚光大。「我做的會黏牙,他做的不會。」父親黃崇來觀察。

熱度,決定這門生意成敗。
牛軋糖美味,他靠熬糖熱度拿捏彈牙秘方;大排長龍的人潮熱度,他靠流程控管讓獲利極大化。不斷在門口回絕客人,回絕背後,黃俊誠自有一套不斷加溫的搶錢法。

 

致勝大補帖 限量 外包 團購
買不到心理:過了排隊時間,門口掛出已售完標示,今日買不到、隔日請早,此方式乍看損失獲利,事實上方便安排產能同時有助集客。
半成品外包:牛軋糖製作流程繁複,黃俊誠將部分原物料半成品外包製作,如炒花生、生蛋白,委由特定廠商提供,雖成本較高,但省時省力。
透明化廚房:黃俊誠堅持讓顧客看見製糖流程,從10坪店換20坪店,透明堅持不變,不少客人邊等邊看邊拍照,讓等待顯得格外有味道。
開放團購:開放預約團購,滿20包(4000元)免費宅配、滿50包(1萬元)打9折,與現場每人限購千元相較,更方便消費者購買,也有助衝高業務量。


轉載至蘋果日報